第二个字是流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7

平流缓进

成语拼音

píng liú huǎn jìn

成语解释

本指船在缓流中慢慢前进。后比喻稳步前进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泛小轮》诗:“船缓进,水平流,一茎竹篙剔船尾,两幅青幕幅船头。”

从流忘反

成语拼音

cóng liú wàng fǎn

成语解释

指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。

成语出处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九回:“一记得了,久而久之,不论尊卑长幼,远近亲疏,一股脑子,把称谓搁起来,都叫别号,尤其怪。照这样从流忘反,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,只怕就会有‘甲斋父亲’‘乙亭儿子’的通称了。”

中流底柱

成语拼音

zhōng liú dǐ zhù

成语解释

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。同“中流砥柱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朱熹《与陈侍郎书》:“而二公在朝,天下望之,屹立若中流之底柱,有所恃而不恐。”

讨流泝源

成语拼音

tǎo liú sù yuán

成语解释

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。 清 王韬 《<蘅花馆诗录>自序》:“余自少讀詩,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諸大家,皆欲討流泝源,窮其旨趣,久之,益知作詩之難。”

尿流屁滚

成语拼音

niào liú pì gǔn

成语解释

形容惊慌狼狈之态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你要问俺名姓,若说出来,直唬得你尿流屁滚。”

风流缊藉

成语拼音

fēng liú yùn jiè

成语解释

风流:风度,标格。形容人风雅潇洒,才华横溢。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

成语出处

宋·王灼《碧鸡漫志》第二卷:“晏元献公、欧阳文忠公,风流缊藉,一时莫及,而温润秀洁,亦无其比。”

九流人物

成语拼音

jiǔ liú rén wù

成语解释

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。

成语出处

唐·薛逢《送西川杜司空赴镇》诗:“莫遣洪炉旷真宰,九流人物待陶甄。”

泝流穷源

成语拼音

sù liú qióng yuán

成语解释

亦作“溯流窮源”。推寻原委。 廖仲恺 《再论钱币革命》:“是以欲知貨物本位錢幣所借而行之紙幣單位之購買力,第一步當溯源于其先所行幣制之下錢幣單位之購買力。若欲更進,則溯流窮源,至于原始以貨物爲交易媒介之第一例而止。”

汗流接踵

成语拼音

hàn liú jiē zhǒng

成语解释

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柳氏子》:“柳在椟中,历历闻之,汗流接踵,不敢出气。”

风流藴藉

成语拼音

fēng liú wēn jiè

成语解释

1.形容人风雅潇洒,温文含蓄。《北齐书·王昕传》:“ 昕 母 清河 崔氏 ,學識有風訓,生九子,並風流藴藉,世號‘ 王 氏九龍’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少年風流藴藉,遂與 吴 大相爱悦。” 清 汪琬 《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》:“蓋百餘年來, 吴 士大夫以風流藴藉稱者,首推 吴文定 、 王文恪 兩公。”亦作“ 風流醖藉 ”。《隋书·儒林传·元善》:“ 善 之通博,在 何妥 之下,然以風流醖藉,俯仰可觀,音韻清朗,聽者忘倦,由是爲後進所歸。” 清 沈谦 《填词杂说·张世文词警策》:“ 張世文 《新草池塘》、《紫燕雙飛》二首,風流醖藉,不減 周 秦 。”2.亦作“ 風流緼藉 ”。指诗文的意趣飘逸而含蓄。 宋 王灼 《碧鸡漫志》卷二:“ 王荆公 長短句不多,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。 晏元獻公 、 歐陽文忠公 ,風流緼藉,一時莫及,而温潤秀潔,亦無其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