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死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之死不渝

成语拼音

zhī sǐ bù yú

成语解释

至死不变。形容忠贞不二。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辙《祭亡婿文逸民文》:“女有烈志,留鞠诸孤。赋诗《柏舟》,之死不渝。”

兔死狗烹

成语拼音

tù sǐ gǒu pēng

成语解释

烹:烧煮。兔子死了,猎狗就被人烹食。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。 >>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
半死半生

成语拼音

bàn sǐ bàn shēng

成语解释

①未全死。②比喻无意义、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。

成语出处

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

生死不易

成语拼音

shēng sǐ bù yì

成语解释

易:改变。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。形容对理想、情谊等的忠贞不移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权曰:‘孤与子渝,有生死不易之盟。’”

之死靡它

成语拼音

zhī sǐ mǐ tā

成语解释

之:到;靡:没有;它:别的。到死也不变心。形容爱情专一,致死不变。现也形容立场坚定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
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

成语拼音

tù sǐ hú bēi,wù shāng qí lèi

成语解释

兔子死了,狐狸感到悲伤。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’。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

生死与共

成语拼音

shēng sǐ yǔ gòng

成语解释

形容情谊极深。

成语出处

《深情忆念周伯伯》:“几十年来,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,休戚相关。”

求死不得

成语拼音

qiú sǐ bù dé

成语解释

得:能够。想死也不能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20卷:“璞流汗惊惧,因成疮疾,遍身有疮,皆有口及舌,日夜楚痛,求死不得。”

人死留名

成语拼音

rén sǐ liú míng

成语解释

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,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。 >> 人死留名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新五代史·王彦章传》:“彦章武人,不知书,常为俚语谓人曰:‘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’”

吊死问疾

成语拼音

diào sǐ wèn jí

成语解释

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

成语出处
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布德施惠以振困穷,吊死问疾以养孤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