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无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2

杳无消息

成语拼音

yǎo wú xiāo xī

成语解释

杳:无影无踪。没有一点儿音信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微闻有浮海行者,踪迹可疑。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,无不遍历,杳无消息。”

目无三尺

成语拼音

mù wú sān chǐ

成语解释

不把法制放在眼里。形容违法乱纪,胡作非为。三尺,指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故称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王士祯《居易录续谈》:“光天化日之下,岂容奸孽余党,胆大泼天,目无三尺。”

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

成语拼音

jīn wú zú chì,rén wú wán rén

成语解释

足赤:足金,纯金。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。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戴复古《寄兴》:“黄金无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备,妾愿老君家。”

家无二主

成语拼音

jiā wú èr zhǔ

成语解释

指一家之内,不可以有两个主人,否则会发生争吵,不得安静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。”
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

成语拼音

zhī wú bù yán,yán wú bù tīng

成语解释

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

成语出处
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

终无了局

成语拼音

zhōng wú liǎo jú

成语解释

局:结局,定局,指长久之计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

成语出处
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33回:“这绿林中买卖,终无了局。”

杳无人迹

成语拼音

yǎo wú rén jì

成语解释

杳:不见踪影;迹:脚印。连一个人的脚印也看不到。形容地方非常荒凉、偏僻,从来没有人去过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常沂《灵鬼志·郑绍》:“至明年春,绍复至此,但见红花翠竹,流水青山,杳无人迹。绍乃号恸经日而返。”

百无失一

成语拼音

bǎi wú shī yī

成语解释

百:很多;失:差错。指非常有把握,绝对不会出差错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成败在于决断,以此参之,万不失一。”

永无宁日

成语拼音

yǒng wú níng rì

成语解释

永远没有安宁的翌日,指社会不安。

成语出处

邓小平《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》:“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,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,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