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义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以义断恩

成语拼音

yǐ yì duàn ēn

成语解释

用大义割断私恩。指秉公行事,不徇私情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凡所以立品设状者,求人才以理物也,非虚饰名誉,相为好丑。虽孝悌之行,不施朝廷,故门外之事,以义断恩。”

仁义之师

成语拼音

rén yì zhī shī

成语解释

师:军队。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。亦作“仁义之兵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五回:“吾欲兴仁义之师,伐无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!”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君候起仁义之师,吊民伐罪,四海引领而望,孰不归心?”

高义薄云

成语拼音

gāo yì bó yún

成语解释

薄:迫近。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。后形容人很讲义气。

成语出处

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英辞润金石,高义薄云天。”

背义负恩

成语拼音

bèi yù fù ēn

成语解释

指背弃道义,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。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之。”

以义割恩

成语拼音

yǐ yì gē ēn

成语解释

义:道义。用大义割断私恩。指秉公办事,不殉私情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孝成赵皇后传》:“夫小不忍乱大谋,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。”

据义履方

成语拼音

jù yì lǚ fāng

成语解释

根据正道立身行事。

成语出处

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许由,字武仲,阳城槐里人也。为人据义履方,邪席不坐,邪膳不食。”

见义敢为

成语拼音

jiàn yì gǎn wéi

成语解释

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同“见义勇为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曾巩《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》:“为吏明悟敏捷,见义敢为,不少屈以求合。”

仗义疎财

成语拼音

zhàng yì shū cái

成语解释

亦作“ 仗義疏財 ”。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。 元 郑廷玉 《忍字记》楔子:“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。” 元 无名氏 《贫富兴衰》第二折:“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,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七回:“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,扶危濟困,仗義疏財。”

背义忘恩

成语拼音

bèi yù wàng ēn

成语解释

指背弃道义,忘却恩德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不想他背义忘恩,更待干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