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天之僇民

成语拼音

tiān zhī ruò mín

成语解释

受天惩罚的人;罪人。同“天之戮民”。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野草·淡淡的血痕中》:“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……各各自称为‘天之僇民。’”

趋之若骛

成语拼音

qū zhī ruò wù

成语解释

鹜:鸭。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

操之过激

成语拼音

cāo zhī guò jī

成语解释

指处事过于激烈。

成语出处

文公直《辛亥革命运动中这新军》:“鄂督瑞澂操之过激,捕杀民党无虚日。”

蹇之匪躬

成语拼音

jiǎn zhī fěi gōng

成语解释

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。同“蹇蹇匪躬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钱谦益《匪斋记》:“《蹇》之六二曰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勖子乎?”

投之豺虎

成语拼音

tóu zhī chái hǔ

成语解释

投:扔。指将坏人投饲豺虎。表示深恶痛绝

成语出处

宋·陈亮《寄何茂恭文》:“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,安得取而投之豺虎!”

付之一哂

成语拼音

fù zhī yī shěn

成语解释

哂:微笑。用笑一笑来回答。表示不值得理会

成语出处

《清史稿·沈文奎传》:“上无日:‘此难能’,更无日,‘乃公从马上得之’,乌用此迂儒之常谈,而付之一哂也。”

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

成语拼音

bǒ zhī yáng zhī,kāng bǐ zài qián

成语解释

糠秕:谷皮和瘪谷,比喻无价值的东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别人。 >> 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。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
一之为甚

成语拼音

yī zhī wéi shèn

成语解释

做了一次,已经过分。比喻错误不能重犯。同“一之谓甚”。

成语出处

元·侯克中《归兴》诗:“一之为甚其能再,二者何由可得兼。”

付之度外

成语拼音

fù zhī dù wài

成语解释

度外:心意计度之外。放在考虑之外,形容不计安危、成败的行为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以小舟涉鲸波,出无可奈何,而死固付之度外矣!”

致之度外

成语拼音

zhì zhī dù wài

成语解释

指不放在心上。同“置之度外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北史·薛辩传》:“朕且含养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辞相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