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置之死地而后生

成语拼音

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

成语解释

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 >>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而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
溜之大吉

成语拼音

liū zhī dà jí

成语解释

偷偷地跑掉为妙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:“稚燕趁着他们扰乱的时候,也就溜之大吉。”

付之一笑

成语拼音

fù zhī yī xiào

成语解释

用笑一笑来回答。比喻不计较,不当一回事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乃知朝士妄想,自古已然,可付一笑。”

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

成语拼音

yòng zhī zé xíng,shě zhī zé cáng

成语解释

用:任用;行:做,实行;舍:不用;藏:退隐。任用就出来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隐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

桃之夭夭

成语拼音

táo zhī yāo yāo

成语解释

喻事物的繁荣兴盛。亦形容逃跑。桃,谐音“逃”。有时含诙谐义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诗云,‘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,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’宜其家人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”

受之有愧

成语拼音

shòu zhī yǒu kuì

成语解释

受:接受,得到。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

成语出处
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又买礼来,使老身却之不恭,受之有愧。”

趋之若鹜

成语拼音

qū zhī ruò wù

成语解释

趋:快走;鹜:野鸭。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七回:“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鹜呢!”

罗之一目

成语拼音

luó zhī yī mù

成语解释

网之一孔。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;脱离了整体,局部便不起作用。 >> 罗之一目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有鸟将来,张罗而待之,得鸟者罗之一目也。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,则无时得鸟矣。”

推之四海而皆准

成语拼音

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
成语解释

之:代词,指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