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中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风中之烛

成语拼音

fēng zhōng zhī zhú

成语解释

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

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
心中有数

成语拼音

xīn zhōng yǒu shù

成语解释

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,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。

成语出处

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八章:“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,摸摸他的底,心中有数,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。”

此中三昧

成语拼音

cǐ zhōng sān mèi

成语解释

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肇《国史补·中》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
人中之龙

成语拼音

rén zhōng zhī lóng

成语解释

比喻人中豪杰。 >> 人中之龙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宋纤传》:“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。”

粗中有细

成语拼音

cū zhōng yǒu xì

成语解释

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、随便,实际上却是审慎、细心。

成语出处
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5回:“沙僧听说,大喜道:‘好!好!好!正是粗中有细,果然急处从宽。’”

切中时弊

成语拼音

qiè zhòng shí bì

成语解释

切:切合;中:恰好对上;弊:害处。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。

成语出处

宋 苏舜钦《诣匦疏 景祐五年》:“旬余日来,闻颇有言事者,其间岂无切中时弊,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。”

火中取栗

成语拼音

huǒ zhōng qǔ lì

成语解释

比喻受人利用,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。 >> 火中取栗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·封丹的寓言《猴子与猫》载: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,栗子让猴子吃了,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

画中有诗

成语拼音

huà zhōng yǒu shī

成语解释

指画里富有诗意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题王维〈蓝关烟雨图〉》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

杯中之物

成语拼音

bēi zhōng zhī wù

成语解释

杯子中的东西,指酒。同“杯中物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五卷:“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,闷来时只是饮酒,尽醉方休,日常饭食,有一顿,没一顿,都不计较,单少不得杯中之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