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巴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16

前不巴村,后不着店

成语拼音

qián bù bā cūn,hòu bù zháo diàn

成语解释

巴:靠近。着:挨着。前面没有村子,后面没有旅店。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,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三个商量道:‘没来由看使枪棒,恶了这厮!如今闪得前不巴村,后不着店,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?’”

乌焦巴弓

成语拼音

wū jiāo bā gōng

成语解释

乌:黑色;焦:火力过猛,使东西烧成炭样。原是《百家姓》中的四个姓氏。比喻烧得墨黑。

成语出处

蔡东藩《民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良弼正要进门,猛听得一声怪响,不禁却顾,可巧弹落脚旁,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,呼痛未终,已是晕倒。”

急急巴巴

成语拼音

jí jí bā bā

成语解释

形容急忙,紧急

成语出处
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。”

可怜巴巴

成语拼音

kě lián bā bā

成语解释

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

成语出处

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要再借,剩下这可怜巴巴的五亩地,也得戴上笼头啦!”

前不巴村,后不巴店

成语拼音

qián bù bā cūn,hòu bù bā diàn

成语解释

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。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,错过了宿店。来到这里,前不巴村,后不巴店,欲投贵庄借宿一宵,明日早行。”

下里巴音

成语拼音

xià lǐ bā yīn

成语解释

下里:乡里;巴:古国名,在今川东一带。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