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不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
鞅鞅不乐

成语拼音

yāng yāng bù lè

成语解释

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。鞅,通“怏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武真人》:“武真人,名元照,会稽萧山民女也……年稍长,议以妻邑之富人,既受币,照鞅鞅不乐。”

无事不登三寳殿

成语拼音

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

成语解释

比喻没事不上门。三宝殿,泛指佛殿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一回:“那 陶媽媽 便道:‘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寳殿,奉本縣正宅衙内分付,敬來説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,講説親事。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六回:“你一進門,我就知道你是有爲而來的了。這才是無事不登三寳殿啊。” 巴金 《猪与鸡》:“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,来了总没有好事情。”

洗手不作

成语拼音

xǐ shǒu bù zuò

成语解释

把手洗干净休息了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集外集·序言》:“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,所以打打边鼓,凑凑热闹;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,就洗手不作了。”

相应不理

成语拼音

xiāng yìng bù lǐ

成语解释

应:回应。指对别人的劝说、要求置之不理

成语出处

谢觉哉《整疯子》:“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,悬崖勒马、不要摔下崖去,他都相应不理。”

临难不避

成语拼音

lín nán bù bì

成语解释

避:回避。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。形容勇敢胆大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。”

惶悚不安

成语拼音

huáng sǒng bù ān

成语解释

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

成语出处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4回:“相父今又如此受苦,使孤日夜惶悚不安!”

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

成语拼音

jiàn guài bù guài,qí guài zì huài

成语解释

怪:奇异的;坏:败。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,它就不会危害了

成语出处

宋·洪迈《夷坚三志·己·姜七家猪》:“畜生之言,何足为信,我已数月来知之矣。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。”

昊天不吊

成语拼音

hào tiān bù diào

成语解释

指苍天不怜悯保佑。后以之为哀悼死者之辞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吊昊天,不宜空我师”。朱熹集传:“吊,愍。”

行坐不安

成语拼音

xíng zuò bù ān

成语解释

行:走。走也不是,坐也不是。形容心情焦躁不宁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瑜闻大惊,行坐不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