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耳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7

眼饧耳热

成语拼音

yǎn xíng ěr rè

成语解释

两眼半睁半闭,朦胧而视,双耳燥热。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一回:“至晚饭后,宝玉因吃了两杯酒,眼饧耳热之际,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,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,好没兴趣。”

面命耳训

成语拼音

miàn mìng ěr xùn

成语解释

命:训诫。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,要求严格

成语出处

郭沫若《十批判书·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》:“而对于秦始皇,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。”

脸红耳赤

成语拼音

liǎn hóng ěr chì

成语解释

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。亦作“脸红耳热”。

成语出处

萧殷《桃子又熟了》一:“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,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。”

酒酣耳热

成语拼音

jiǔ hān ěr rè

成语解释

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。

成语出处

三国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每至觞酌流行,丝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不自知乐也。”

股肱耳目

成语拼音

gǔ gōng ěr mù

成语解释

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股肱: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;耳目:亲信。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益稷》:“臣作朕股肱耳目。”

墙有耳

成语拼音

qiáng yǒu ěr

成语解释

比喻秘密易于外泄。同“隔墙有耳”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:“君子无易由言,耳属于垣。”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古者有二言: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
禾生耳

成语拼音

hé shēng ěr

成语解释

耳:耳状物。禾头长出牙蘖,庄稼就报废。灾年的象征

成语出处

南唐·李建勋《闲出书怀》:“溪田雨涨禾生耳,原野莺啼黍熟时。”

目击耳闻

成语拼音

mù jī ěr wén

成语解释

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

成语出处

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
目达耳通

成语拼音

mù dá ěr tōng

成语解释

形容感觉灵敏,非常聪明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