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择木而栖

成语拼音

zé mù ér qī

成语解释

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。比喻选择贤君明主,为其效命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4回:“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”

小学而大遗

成语拼音

xiǎo xué ér dà yí

成语解释

小:指不知句读;大:指不解疑难问题;而:转折连词,可是;遗:弃。小的方面则要学习,大的方面却放弃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

背道而驰

成语拼音

bèi dào ér chí

成语解释

背:背向;道:道路;驰:奔跑。朝相反的方向跑去。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。 >> 背道而驰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柳宗元《〈杨评事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于道者,其去弥远。”

择善而行

成语拼音

zé shàn ér xíng

成语解释

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魏徵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,岂曰择善而行者乎?”

量力而行

成语拼音

liàng lì ér xíng

成语解释

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 >> 量力而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
似是而非

成语拼音

sì shì ér fēi

成语解释

似:象;是:对;非:不对。好象是对的,实际上不对。 >> 似是而非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;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,恶莠,恐其乱苗也。’”

脱颖而出

成语拼音

tuō yǐng ér chū

成语解释

颖:尖子。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。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使遂早得处囊中,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

铩羽而归

成语拼音

shā yǔ ér guī

成语解释

铩羽:羽毛摧落,比喻失败或不得志。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宋·鲍照《拜侍郎上疏》:“铩羽暴鳞,复见翻跃。”

叩马而谏

成语拼音

kòu mǎ ér jiàn

成语解释

勒住马头进行规劝。形容竭力进行劝谏。 >> 叩马而谏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西伯卒,武王载木主,号为文王,东伐纣。伯夷、叔齐叩马而谏曰:‘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谓孝乎?以臣弑君,可谓仁乎?’左右欲之。太公曰:‘此义人者。’扶而去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