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面墙而立

成语拼音

miàn qiáng ér lì

成语解释

比喻不学之人,如面对墙壁而立,一无所见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。”孔安国传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”

称薪而爨,数粒乃炊

成语拼音

chēng xīn ér cuàn,shǔ lì nǎi chuī

成语解释

称:衡量;薪:柴;爨:烧火煮饭。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。比喻只注意小事,斤斤计较,形容吝啬或贫穷

成语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接疏》:“明者举大略细,不忮不求,故能取威定功,成天平地,岂肯称薪而爨,数粒乃炊,并瑕弃璧。”

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

成语拼音

chéng xìng ér lái,bài xìng ér guī

成语解释

兴:兴致,兴趣。趁着兴致来到,结果很扫兴的回去。 >> 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人问其故,徽之曰:‘本乘兴而来,兴尽而反,何必见安道邪?’”

计日而俟

成语拼音

jì rì ér sì

成语解释

可以数着日子等待。形容为时不远。同“计日而待”。

成语出处

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“事终无成,败亡可计日而俟。”

不壹而足

成语拼音

bù yī ér zú

成语解释

足:充足。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同“不一而足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御使大夫财禹、博士匡衡以为《春秋》之义‘许夷狄者,不壹而足’,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,所在绝远,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节制之,不皆称其所求也。”

拱手而取

成语拼音

gǒng shǒu ér qǔ

成语解释

拱手:两手合抱在胸前。指取来毫不费力

成语出处
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。”

焚林而畋

成语拼音

fén lín ér tián

成语解释

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利益。

成语出处

宋·秦观《李训论》:“焚林而畋,明年无兽;竭泽而鱼,明年无鱼。”

振旅而归

成语拼音

zhèn lǚ ér guī

成语解释

振旅:整军,休整部队;归:返回。军队作战之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。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三年而治兵,入而振旅。”

相时而动

成语拼音

xiàng shí ér dòng

成语解释

观察时机,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许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