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击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6

唾壶击缺

成语拼音

tuò hú jī quē

成语解释

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 >> 唾壶击缺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酒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
避强击惰

成语拼音

bì qiáng jī duò

成语解释

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元稹《批刘悟谢上表》:“卿宜密运谟猷,明宣号令,避强击惰,取暴抚羸。”

抚掌击节

成语拼音

fǔ zhǎng jī jié

成语解释

抚掌:拍手。击节:打拍子。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。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谢尚传》:“便着衣帻而舞。导令坐者抚掌击节。”

敲金击石

成语拼音

qiāo jīn jī shí

成语解释

金、石:指钟磬一类的乐器。演奏钟磬等乐器。也形容声音铿锵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:“阁下凭几而听之,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、敲金击石也。”

投卵击石

成语拼音

tóu luǎn jī shí

成语解释

比喻不自量力,自取失败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4卷:“所谓以羊将狼,投卵击石,幸而不用,何过望哉!”

悲歌击筑

成语拼音

bēi gē jī zhù

成语解释

以之为典,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。 >> 悲歌击筑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载:战国时,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,入秦刺秦王,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,高渐离击筑,荆轲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登车不顾而去。

唾壶击碎

成语拼音

tuò hú jī suì

成语解释

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 >> 唾壶击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
各个击破

成语拼音

gè gè jī pò

成语解释

各个:逐个;击:攻。军事术语。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。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。

成语出处

毛泽东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:“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,反对分兵,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。”

以逸击劳

成语拼音

yǐ yì jī láo

成语解释

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今罕羌欲为敦煌、酒泉寇,饬兵马,练战士,以须其至,坐得致敌之术,以逸击劳,取胜之道也。”

悬羊击鼓,饿马提铃

成语拼音

xuán yáng jī gǔ,è mǎ tí líng

成语解释

悬:吊挂。把羊吊起来,使羊脚乱动击鼓;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。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楔子:“俺今夜倒下个空营,着悬羊击鼓,饿马提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