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马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2

驴唇马嘴

成语拼音

lǘ chún mǎ zuǐ

成语解释

比喻说话写文章,前言不搭后语,前后矛盾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文偃禅师》:“若是一般掠虚汉,食人涎唾,记得一堆一担骨幢,到处逞驴唇马嘴。”

蛛丝马迹

成语拼音

zhū sī mǎ jì

成语解释

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,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。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王家贲《别雅序》:“大开通同转假之门,泛滥浩博,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,而实则蛛丝马迹,原原本本,具在古书。”

枚速马工

成语拼音

mǎ gōng méi sù

成语解释

工:工巧;速:速度快。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,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。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为文疾,受诏辄成,故所赋者多;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,故所作少而善于皋。”

车怠马烦

成语拼音

chē dài mǎ fán

成语解释

车危且马疲。形容旅途困乏。怠:通“殆”。同“车殆马烦”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鲍照《代白紵舞歌词》之一:“车怠马烦客忘归,兰膏明烛承夜辉。”

不食马肝

成语拼音

bù shí mǎ gān

成语解释

相传马肝有毒,食之能致人于死。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辕固传》:“上曰:‘食肉毋食马肝,未为不知味也;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,不为愚。’”

风牛马不相及

成语拼音

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

成语解释

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。同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

成语出处

梁启超《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》:“夫孰知兰之生产,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,有此若大关系乎?”

人语马嘶

成语拼音

rén yǔ mǎ sī

成语解释

人叫喊,马嘶鸣。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卢纶《送韦判官得雨中山》:“人语马嘶听不得,更堪长路在云中。”元·无名氏《五马破曹》第三折:“大小三军,收拾什物,不许人语马嘶。”

天粟马角

成语拼音

tiān sù mǎ jiǎo

成语解释

天雨粟,马生角。谓不可能实现的事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论》:“世言荆轲,其称太子丹之命,‘天雨粟,马生角’也,太过。”

蛇毛马角

成语拼音

shé máo mǎ jiǎo

成语解释

蛇生毛,马出角。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。比喻有名无实者

成语出处

章炳麟《王天论》:“国家者如机关木人,有作用而无自性,如蛇毛马角,有名言而非实存。”

旗开马到

成语拼音

qí kāi mǎ dào

成语解释

令旗一挥,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。比喻事情进展顺利,一开始就取得成功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一折:“旗开马到施骁勇,大宋英雄拱手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