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匿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11

韬声匿迹

成语拼音

tāo shēng nì jì

成语解释

隐匿音信踪迹。指不被人所见闻。

成语出处

晋·挚虞《征士胡昭赞》:“投簪卷带,韬声匿迹。”

藏形匿影

成语拼音

cáng xíng nì yǐng

成语解释

藏、匿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露真相。

成语出处

《邓析子·无厚篇》:“为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,掩目塞耳,万民恐震。”

潜踪匿影

成语拼音

qián zōng nì yǐng

成语解释

隐蔽踪迹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》:“潜踪匿影,方暗中扪壁窃行,突火光一掣,朗若月明。”

潜光匿曜

成语拼音

qián guāng nì yào

成语解释

隐藏光采。常指隐居。同“潜光隐耀”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忏悔礼佛文》:“自双树八枝,潜光匿曜;宝城不梓,慧扇方掩。”

窜端匿迹

成语拼音

cuàn duān nì jì

成语解释

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。

成语出处
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夫事之所以难知者,以其窜端匿迹,立私于公,倚邪于正,而以胜感人之心者也。”

销声匿影

成语拼音

xiāo shēng nì yǐng

成语解释

指隐藏起来,不公开露面。同“销声避影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陈其元《庸闲斋笔记·南汇李高士》:“又不见遗民尚有叶与熊,弃家削发空王宫,销声匿影将毋同。”

弢迹匿光

成语拼音

tāo jì nì guāng

成语解释

指隐藏行迹与光采,不使外露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彭越观时,弢迹匿光,人具而瞻,翼尔鹰扬。”

敛声匿迹

成语拼音

liǎn shēng nì jì

成语解释

不声张,不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公开出现。

成语出处

《解放日报》1944.8.18:“这样,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。”

消声匿影

成语拼音

xiāo shēng nì yǐng

成语解释

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

能士匿谋

成语拼音

néng shì nì móu

成语解释

匿:藏匿。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

成语出处

《孔丛子·对魏王》:“故贤愚共贯,则能士匿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