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三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入木三分

成语拼音

rù mù sān fēn

成语解释

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,木工刻时,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。形容书法极有笔力。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。 >> 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

勇冠三军

成语拼音

yǒng guàn sān jūn

成语解释

冠:位居第一;三军:军队的统称。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。

成语出处

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”

退避三舍

成语拼音

tuì bì sān shě

成语解释

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 >>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三十三天

成语拼音

sān shí sān tiān

成语解释
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
成语出处

《胜鬘宝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国音不同耳。”

火冒三丈

成语拼音

huǒ mào sān zhàng

成语解释

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成语出处
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
一波三折

成语拼音

yī bō sān zhé

成语解释

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。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。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。

成语出处

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》:“每作一波,常三过折笔。”《宣和书谱·太上内景神经》卷五:“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,亦自不苟。”

日上三竿

成语拼音

rì shàng sān gān

成语解释

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,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。”唐·韩愈《岁华纪丽》卷一:“日上三竿。古诗云:日上三竿风露消。”

绕梁三日

成语拼音

rǎo liáng sān rì

成语解释

形容音乐高昂激荡,虽过了很长时间,好像仍在回响。 >> 绕梁三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
亡秦三户

成语拼音

wáng qín sān hù

成语解释

指不畏强暴,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。 >> 亡秦三户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灭六国,楚最无罪。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
夜半三更

成语拼音

yè bàn sān gēng

成语解释

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半夜。指深夜

成语出处

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八回:“那一个?夜半三更,大呼小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