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三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约法三章

成语拼音

yuè fǎ sān zhāng

成语解释

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。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。 >> 约法三章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;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”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高祖初入关,约法三章。”

韦编三绝

成语拼音

wéi biān sān jué

成语解释

韦编: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;三:概数,表示多次;绝:断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 >>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两意三心

成语拼音

liǎng yì sān xīn

成语解释

三心二意。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,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休得慕富嫌贫,两意三心,自贻后悔。”

五短三粗

成语拼音

wǔ duǎn sān cū

成语解释

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

成语出处

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三回:“姓陈名叫大勇,年有三十五六岁,生的五短三粗,相貌魁伟。”

一日三秋

成语拼音

yī rì sān qiū

成语解释

三秋:三个季度。意思是一天不见面,就象过了三个季度。比喻分别时间虽短,却觉得很长。形容思念殷切。 >> 一日三秋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王风·采莲》:“彼采葛兮,一是不见,如三月兮;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;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”

不管三七二十一

成语拼音

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

成语解释

不顾一切,不问是非情由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二:“若三日没有银时,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公子不公子,一顿孤拐,打那光棍出去。”

气冠三军

成语拼音

qì guàn sān jūn

成语解释

三军:军队的总称。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高彪传》:“吕尚七十,气冠三军,诗人作歌,如鹰如鴠。”

此中三昧

成语拼音

cǐ zhōng sān mèi

成语解释

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肇《国史补·中》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
一饭三吐哺

成语拼音

yī fàn sān tǔ bǔ

成语解释

指一顿饭之间,三次停食,以接待宾客。比喻求贤殷切。 >> 一饭三吐哺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勿以国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