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山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4:54

水阔山高

成语拼音

shuǐ kuò shān gāo

成语解释

阔:宽,广阔,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,不得相通。

成语出处

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音书谁送,知隔着关山几重,见面今水阔山高,促急里怎觅鳞鸿。”

地动山摧

成语拼音

dì dòng shān cuī

成语解释

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同“地动山摇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子胥祭了,发声大哭,感得日月无光,江河混沸。忽即云昏雾暗,地动山摧。兵行唅啼,人伦凄怆。”

阳煦山立

成语拼音

yáng xù shān lì

成语解释

象太阳那样暖和,象山岳那样屹立。比喻人性格温和,品行端正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颜貌类》:“王君阳煦山立,宗庙器也。”

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

成语拼音

bā gōng shān shàng,cǎo mù jiē bīng

成语解释

将八公山上的草木,都当作是士兵。形容极度惊恐,疑神疑鬼。 >> 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锐;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,顾谓融曰:‘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?’怃然有惧色。”

地远山险

成语拼音

dì yuǎn shān xiǎn

成语解释

险:险阻。地处边远,山势险峻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7回:“愚有片言,望丞相察之,南蛮恃其地远山险,不服久矣,虽今日破之,明日复叛。”

责重山岳

成语拼音

zé zhòng shān yuè

成语解释

山岳:大山。责任之重如大山。形容责任重大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任后《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》:“臣知不惬,物谁谓宜,但命轻鸿毛,责重山岳。”

文章山斗

成语拼音

wén zhāng shān dòu

成语解释

指文章为人所宗仰。

成语出处

语本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自愈之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。”

盥耳山栖

成语拼音

guàn ěr shān qī

成语解释

盥:洗;栖:居住。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,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,躲到山里,用颖水洗耳,以免受传言的污染。比喻隐居不仕。 >> 盥耳山栖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入士或掩目而渊潜,或盥耳而山栖。 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

百二山川

成语拼音

bǎi èr shān chuān

成语解释

比喻山河险固之地。同“百二山河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全元散曲·新水令》:“随人愿、照百二山川,照百二山川,一点金星瑞云里现。”

跋涉山川

成语拼音

bá shè shān chuān

成语解释
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必使而君弃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,以逞君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