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知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
问牛知马

成语拼音

wèn niú zhī mǎ

成语解释

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 >> 问牛知马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(价)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准,则知马之贵贱,不失实矣。”

三不知

成语拼音

sān bù zhī

成语解释

指对开头、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。也指什么都不知道

成语出处

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八回:“清晨起来,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,三不知去了,便忙忙梳洗了,亲到寺中来请他。”

极往知来

成语拼音

jí wǎng zhī lái

成语解释

通晓过去,预知未来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柳宗元《迎长日赋》:“探赜索隐,得郊祀之元辰;极往知来,正邦家之大体。”

恬不知耻

成语拼音

tián bù zhī chǐ

成语解释

做了坏事满不再乎,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八:“倪芳饮后,必有狂怪,恬然不耻。”宋·吕祖谦《左氏博议·卫礼至为铭》:“卫礼至行险,侥幸而取其国,恬不知耻,反勒其功于铭,以章示后。”

材高知深

成语拼音

cái gāo zhì shēn

成语解释

材:通“才”。知:通“智”。才能出众,智慧高超。

成语出处

汉·王充《论衡·程材》:“今世之将,材高知深,通达众凡,举纲持领,事无不定。”

见微知着

成语拼音

jiàn wēi zhī zhù

成语解释

谓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。语本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聖人見微以知萌,見端以知末,故見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 汉 班固 《白虎通·情性》:“智者,知也。獨見前聞,不惑於事,見微知著者也。”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弭兵》:“上揆天道,下察民情,酌古準今,見微知著。”

成语出处

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

覩始知终

成语拼音

dǔ shǐ zhī zhōng

成语解释

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。 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德序外传记》:“故聖人見微知著,覩始知終。”

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

成语拼音

dé yī zhī jǐ,sǐ kě wú hèn

成语解释

知己:彼此相知的朋友;恨:遗憾。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,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。形容知音难觅

成语出处

谢觉哉《知己难》:“所谓‘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’,‘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’。”

迷不知归

成语拼音

mí bù zhī guī

成语解释

迷:分辨不清。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

成语出处

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矛盾自相,迷不知归,以窘人者自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