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4:54

父母之国

成语拼音

fù mǔ zhī guó

成语解释

自己出生的国家。指祖国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大鲁,坟墓所处,父母之国,国危如此,二三了何为莫出?”

管窥之见

成语拼音

guǎn kuī zhī jiàn

成语解释

管窥:从管中看物。管筒所窥见的地方极小。比喻见解局限、偏颇、肤浅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魏收传》:“仰恃皇造宿眷之隆,敢陈愚昧管窥之见。”

股掌之上

成语拼音

gǔ zhǎng zhī shàng

成语解释

在大腿和手掌上面。比喻在操纵、控制的范围之内。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大夫种勇而善谋,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”

风中之烛

成语拼音

fēng zhōng zhī zhú

成语解释

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

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

成语拼音

yù jiā zhī zuì,hé huàn wú cí

成语解释

欲:要;患:忧愁,担心;辞:言辞,指借口。要想加罪于人,不愁找不到罪名。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

瓮天之见

成语拼音

wèng tiān zhī jiàn

成语解释

瓮天:坐在瓮中观天,见天不大。比喻短浅的见识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黄庭坚《再次韵奉答子由》诗:“似逢海若谈秋水,始觉醯鸡守瓮天。”

他山之石

成语拼音

tā shān zhī shí

成语解释

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他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

率土之滨

成语拼音

shuài tǔ zhī bīn

成语解释

沿着王土的边涯。犹言普天之下,四海之内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宋·王禹偁《谢历日表》:“臣闻天道无私,所以运行寒暑,圣人有作,所以恭授民时,聿令率土之滨,共乐同文之化。”

三寸之舌

成语拼音

sān cùn zhī shé

成语解释

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 >> 三寸之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
穷池之鱼

成语拼音

qióng chí zhī yú

成语解释

穷池:无水的池子。干涸池中的鱼。比喻处境艰难

成语出处
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回:“何乃进不偶用,退不获安,呼吸若穷池之鱼,行止比失林之鸟,忧伤之心,不能亡已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