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作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
装聋作哑

成语拼音

zhuāng lóng zuò yǎ

成语解释

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。

成语出处

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

以身作则

成语拼音

yǐ shēn zuò zé

成语解释

则:准则,榜样。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>> 以身作则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 《论语·子路》

犯上作乱

成语拼音

fàn shàng zuò luàn

成语解释

犯:干犯。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、起义。 >> 犯上作乱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”

为虎作伥

成语拼音

wèi hǔ zuò chāng

成语解释

伥:伥鬼,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,死后变成伥鬼,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。替老虎做伥鬼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>> 为虎作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太平广记》卷四百三十:“伥鬼,被虎所食之人也,为虎前呵道耳。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逸文》卷四:“凡死于虎,溺于水之鬼号为伥,须得一人代之。”

一鼓作气

成语拼音

yī gǔ zuò qì

成语解释

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 >>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
惺惺作态

成语拼音

xīng xīng zuò tài

成语解释

装模作样,故意做出一种姿态。形容不老实。

成语出处

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四章:“老鬼心里明白,却仍惺惺作态。”

默不作声

成语拼音

mò bù zuò shēng

成语解释

一句话也不说。

成语出处

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固然他有时也可以‘默不作声’,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,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。”

装模作样

成语拼音

zhuāng mó zuò yàng

成语解释

样:模样、姿态。指故意做作,故做姿态。 >> 装模作样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史浩《荆钗记传奇》:“装模作样,恼吾气满胸膛。”

兴风作浪

成语拼音

xīng fēng zuò làng

成语解释

兴、作:引起。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。后多比喻煽动情绪,挑起事端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一折:“嘉州有冷,源二河,河内有一健蛟,兴风作浪,损害人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