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辞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义正言辞

成语拼音

yì zhèng yán cí

成语解释

理由正当,言辞严肃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
义不容辞

成语拼音

yì bù róng cí

成语解释

容:允许;辞:推托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>> 义不容辞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:“承姑丈高谊,小婿义不容辞。”

甘言巧辞

成语拼音

gān yán qiǎo cí

成语解释

甘:甜,甜言蜜语。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

成语出处

唐·王勃《平台秘略论·褒客》:“便辟脂事饰其迹,甘言巧辞运其辨。”

何患无辞

成语拼音

hé huàn wú cí

成语解释

何患:哪怕;辞:言辞。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?常与“欲加之罪”连用,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,无端捏造罪名,还说得振振有词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

一言半辞

成语拼音

yī yán bàn cí

成语解释

指很少的一两句话。同“一言半语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

万死不辞

成语拼音

wàn sǐ bù cí

成语解释

万死:死一万次,形容冒生命危险。万一万次也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 >> 万死不辞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貂蝉曰:‘适间贱妾曾言,但有使令,万死不辞。’”

在所不辞

成语拼音

zài suǒ bù cí

成语解释

决不推辞(多用在冒险犯难)。

成语出处

邹韬奋《经历》:“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,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,任何个人的艰险,是在所不辞的。”

水火不辞

成语拼音

shuǐ huǒ bù cí

成语解释

指不避艰险。同“水火不避”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兵既整齐,王可试下观之,唯王所欲用之,虽赴水火犹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