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辞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片语只辞

成语拼音

piàn yán zhǐ cí

成语解释

犹片言只字。少量的文字。

成语出处

易宗夔《〈新世说〉序》:“酷嗜临川王之书,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,自甘吻颊,非凡响所能及耳。”

传闻异辞

成语拼音

chuán wén yì cí

成语解释

传闻:原指久远的事,后指听来的传说;异辞:原指措词有所不同,后指说法不一致。指传说不一致。

成语出处

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所见异辞,所闻异辞,所传闻异辞。”

众口一辞

成语拼音

zhòng kǒu yī cí

成语解释

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欧阳修《濮议》卷四:“众口一辞,纷然不止。”

振振有辞

成语拼音

zhèn zhèn yǒu cí

成语解释

振振: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,说个没完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梁启超《关税权问题》:“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”

辩口利辞

成语拼音

biàn kǒu lì cí

成语解释

指善辩的口才,犀利的言辞。形容能言善辩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班昭传》:“妇言,不必辩口利辞也。”

万口一辞

成语拼音

wàn kǒu yī cí

成语解释

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。比喻意见一致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孙樵《武皇遗剑录》:“群疑胶牢,万口一辞。”

同声一辞

成语拼音

tóng shēng yī cí

成语解释

犹言众口一辞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陈确《死节论》:“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,冠带之伦服膺新命!”

过甚其辞

成语拼音

guò shèn qí cí

成语解释

指话说得过分,不符合实际情况。

成语出处

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三:“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,以为我是过甚其辞。”

不赞一辞

成语拼音

bù zàn yī cí

成语解释

原指文章写得好,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。一句话也不说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,不能赞一辞。”

放言遣辞

成语拼音

fàng yán qiǎn cí

成语解释

放言:敞开说;遣辞:用词造句。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放言遣辞,良多变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