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3

东风过耳

成语拼音

dōng fēng guò ěr

成语解释

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,充耳不闻,无动于衷。同“东风射马耳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

盗锺掩耳

成语拼音

dào zhōng yǎn ěr

成语解释

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则鍾大不可負,以椎毁之,鍾況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(掩)其耳。”后以“盜鍾掩耳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 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公平》:“爲之而欲人不知,言之而欲人不聞,此猶捕雀而掩目,盜鍾而掩耳者,只以取誚,將何益乎?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九十:“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,鬼神已知而云不知,是盜鍾掩耳之智也。”亦省作“ 盜鍾 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劝进今上笺》:“惑甚盜鍾,功疑不賞,皇天后土,不勝其酷。”

娱心悦耳

成语拼音

yú xīn yuè ěr

成语解释

娱、悦:使愉快。使心情愉快,耳目舒畅

成语出处
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直取其清淡雅论,剖玄析微,宾主往复,娱心悦耳,非济世成俗之要也。”

窃锺掩耳

成语拼音

qiè zhōng yǎn ěr

成语解释

亦作“ 竊鐘掩耳 ”。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锺者,欲負而走,則鍾大,不可負。以椎毁之,鍾況然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后因以喻自欺欺人。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亦猶竊鐘掩耳,以衆人爲不聞;鋭意盜金,謂市中爲莫覩。”《通志·总序》:“後世衆手修書,道傍築室;掠人之文,竊鍾掩耳。”参见“ 掩耳盜鐘 ”。

飘风过耳

成语拼音

piāo fēng guò ěr

成语解释

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任你说得舌敝唇穿,也只当做飘风过耳。”

嵬眼澒耳

成语拼音

wéi yǎn xiāng ěr

成语解释

犹言动人观听。亦作“嵬目鸿耳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樊宗师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虚明茫茫,嵬眼澒耳,可大客旅钟鼓乐。”

墙风壁耳

成语拼音

qiáng fēng bì ěr

成语解释

墙透风,壁有耳。比喻秘密容易泄露

成语出处

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逮捕》:“你想墙风壁耳,万一传了出去,说我窝藏徐锡麟的党羽,叫我如何吃得罪起?”

搔头摸耳

成语拼音

sāo tóu mō ěr

成语解释

抓抓头皮,摸摸耳朵。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十三回:“两个人搔头摸耳,没有法想。”

窃钟掩耳

成语拼音

qiè zhōng yǎn ěr

成语解释

掩耳:捂住耳朵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欺欺人 >> 窃钟掩耳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亦犹窃钟掩耳,以众人为不闻;锐意盗金,谓市中为莫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