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节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3

松筠之节

成语拼音

sōng jūn zhī jié

成语解释

松与竹材质坚韧,岁寒不凋,因以“松筠之节”比喻坚贞的节操。筠,竹。 >> 松筠之节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梁主奕叶重光,委诚朝廷,而今已后,方见松筠之节。 唐·魏征《隋书·柳庄传》

横生枝节

成语拼音

héng shēng zhī jié

成语解释

枝节: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。比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麻烦事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叶适《水心文集·答少詹书》:“少詹既未能从人而舍己,又疑人之不相与,而以为外己,所以枝节横生,意见多疑。”

卑躬屈节

成语拼音

bēi gōng qū jié

成语解释

卑躬:低头弯腰;屈节:屈辱节操。形容没有骨气,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魏了翁《江陵州丛兰精舍记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虽谢安石之贤也,而犹不能免。”

改柯易节

成语拼音

gǎi kē yì jié

成语解释

指枝叶凋败。比喻人品蜕变。同“改柯易叶”

成语出处

李盘《与李仲休》:“凡立身行己,利物济人,皆吾本分内事,即使磨蝎终身,必不改柯易节。”

节中长节

成语拼音

jié zhōng zhǎng jié

成语解释

节:竹节。枝节中又长出枝杈。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十出以后,皆是枝外生枝,节中长节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问姓字,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。”

一肢半节

成语拼音

yī zhī bàn jié

成语解释

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。

成语出处

明·袁宗道《读孟子》:“三代而下,市鲜中行,得乡愿之一肢半节,皆足以成世。”

清风峻节

成语拼音

qīng fēng jùn jié

成语解释

清廉正直的风尚,高尚峻伟的气节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》:“公雍容侍从之列,以清风峻节,为一时所畏。”

不修小节

成语拼音

bù xiū xiǎo jié

成语解释

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。形容处世潇洒旷达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石苞传》:“石苞……雅旷有智局,容仪伟丽,不修小节。”

细微末节

成语拼音

xì wēi mò jié

成语解释

末节:小事情,小节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,小问题。

成语出处

古立高《初恋》:“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,张志诚感到伤脑筋。”

夷险一节

成语拼音

yí xiǎn yī jié

成语解释

夷:平坦;节:节操。在平坦与险要地方都是一种节操。比喻处顺境与逆境都能恪守节操

成语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竭身命以殉国,经夷险而一节者,忠臣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