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理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漫条斯理

成语拼音

màn tiáo sī lǐ

成语解释

慢条斯理,形容动作缓慢,不慌不忙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,听见老爷的话,便过来规规矩矩,漫条斯理的说道:‘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。’”

迎刃而理

成语拼音

yíng rèn ér lǐ

成语解释

比喻处理事情、解决问题很顺利。同“迎刃而解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周在浚《行述》:“潍,剧邑也,事繁丛弊,先大夫以书生受事,迎刃而理。”

待理不理

成语拼音

dài lǐ bù lǐ

成语解释

要理不理。形容对人态度冷淡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5回:“二大爷,你们这会子瞧我穷,回来我得了银子,就是个财主了。别这么待理不理的。”

知情达理

成语拼音

zhī qíng dá lǐ

成语解释

通人情,懂道理。

成语出处

菡子《致江幼农》: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,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。”

横蛮无理

成语拼音

hèng mán wú lǐ

成语解释

态度粗暴,不讲道理。

成语出处

罗广斌《红岩》第13章:“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、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,气愤地握紧了拳头。”

分条析理

成语拼音

fēn tiáo xī lǐ

成语解释

形容言谈有条有理,深刻精辟。

成语出处

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文学》:“守亮既至,卫公初见,未之敬。及与言论,分条析理,出没幽赜,公凡欲质疑,亮已演其意,公大惊,不觉前席。”

政平讼理

成语拼音

zhèng píng sòng lǐ

成语解释

政平:政治平允;讼理:讼案得到合理的处理。指政治清明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循吏传》:“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,叹息愁恨之心者,政平讼理也。”

违天害理

成语拼音

wéi tiān hài lǐ

成语解释

做事残忍,违背天道伦理。同“违天逆理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武帝之胤悉被诛戮,初无报效,而反为今主尽节,违天害理。”

衡情酌理

成语拼音

héng qíng zhuó lǐ

成语解释

估量情况,斟酌道理。

成语出处

《宦海》第四回:“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,衡情酌理的把‘古巴’截去了一个巴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