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履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12

遗簪弊履

成语拼音

yí zān bì lǚ

成语解释

比喻旧物或故情。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孝静帝纪》:“帝曰:‘古人念遗簪弊履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”

黄冠草履

成语拼音

huáng guàn cǎo lǚ

成语解释

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同“黄冠草服”。

成语出处

曹亚伯《武昌起义·宣布满清罪状檄》:“黄冠草履之民,谁无尊亲之血气;四海九州之内,何非故国之山河。”

三千珠履

成语拼音

sān qiān zhū lǚ

成语解释

珠履:鞋上以珠为装饰,富贵之人用之。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。 >> 三千珠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春申君客三千余人,其上客皆蹑珠履。 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

冠袍带履

成语拼音

guān páo dài lǚ

成语解释

帽子、袍子、带子、鞋子。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8回:“一个捧着文房四宝,一个捧着冠袍带履。”

正冠纳履

成语拼音

zhèng guàn nà lǚ

成语解释

端正帽子,穿好鞋子。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,瓜田里不要弄鞋子,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。亦作“正冠李下”。

成语出处

晋·李阐《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》:“久要心许之信,夷险不爽;正冠纳展之嫌,终始不蹈。”

刖趾适履

成语拼音

yuè zhǐ shì lǚ

成语解释

鞋小脚大,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实际,勉强迁就,生搬硬套。

成语出处

三国·魏·鱼豢《魏略》:“刖趾适履,刻肌伤骨,反更称说,自以为能。”

遗簪堕履

成语拼音

yí zān duò lǚ

成语解释

比喻旧物或故情。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张说《让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,好生养志之德。”唐·罗隐《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》诗之二:“遗簪堕履应留念,门客如今只下僚。”

整冠纳履

成语拼音

zhěng guàn nà lǚ

成语解释

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。

成语出处

语本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七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,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

郑人实履

成语拼音

zhèng rén shí lǚ

成语解释

郑人:春秋时期郑国人。履:鞋。郑国人买鞋。比喻只相信书本,不相信客观实际。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