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髓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4

剥肤椎髓

成语拼音

bō fū chuí suǐ

成语解释

剥:剥去;肤:皮肤;椎:捶击。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郓州溪堂诗》序:“而公承死亡之后,掇拾之余,剥肤椎髓,公私扫地赤立。”

伐毛换髓

成语拼音

fá máo huàn suǐ

成语解释

削去旧的毛发,换去旧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梅鼎祚《昆仑奴》第四折:“你此去伐毛换髓,变姓逃形,我何处会得你着。”

敲骨剥髓

成语拼音

qiāo gǔ bāo suǐ

成语解释

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
成语出处

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九回:“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,蛊惑天子,残虐万民,假天子之命,敲骨剥髓,尽民之力肥润私家,陷君不义,忍心丧节,如令兄者。”

敲膏吸髓

成语拼音

qiāo gāo xī suǐ

成语解释

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其取之于民间,前时不过什二,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,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。”

痛彻骨髓

成语拼音

tòng chè gǔ suǐ

成语解释

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

成语出处

巴金《雨》:“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,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,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。”

剥肤锥髓

成语拼音

bō fū zhuī suǐ

成语解释

剥:剥去;肤:皮肤;锥:敲打。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遗留物第二札子》:“我辈剥肤锥髓,以供赋敛,而浩浩入群臣之家,如泥沙不惜,其心安得?”

剥肤及髓

成语拼音

bō fū jí suǐ

成语解释

比喻盘剥深重。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独孤及传》:“拥兵者第馆豆街陌,奴婢厌酒肉,而贫人羸饿就役,剥肤及髓。”

敲骨榨髓

成语拼音

qiāo gǔ zhà suǐ

成语解释

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
成语出处

柯岩《天涯何处无芳草》:“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,受尽欺凌的阿琦婆。”

槌骨沥髓

成语拼音

chuí gǔ lì suǐ

成语解释

槌:同“捶”,敲打;沥:滴;髓:骨髓。敲碎骨头来吸骨髓。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

成语出处

宋·陆九渊《与宋漕》:“贪吏并缘,侵欲无艺,槌骨沥髓,民不聊生。”

恨入心髓

成语拼音

hèn rù xīn suǐ

成语解释

恨:怨恨。形容对人痛恨到极点

成语出处

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西北水田》:“是后中原士夫,深为子孙忧,恨入心髓,牢不可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