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物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善假于物

成语拼音

shàn jiǎ yú wù

成语解释

意为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,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,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。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,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
成语出处

出自《荀子·劝学》

不可方物

成语拼音

bù kě fāng wù

成语解释

不能识别,无法分辨。也指无可比拟。

成语出处

出自两千多年前的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及少皞之衰也,九黎乱德,民神杂糅,不可方物。”韦昭注:“方,别也。物,名也。”“方物”指分辨事物的名实或名分。

池中之物

成语拼音

chí zhōng zhī wù

成语解释

池:池塘。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之物也。”

致知格物

成语拼音

zhì zhī gé wù

成语解释

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
恃才傲物

成语拼音

shì cái ào wù

成语解释

恃:依靠、凭借;物:人,公众。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 >> 恃才傲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南史·萧子显传》:“恃才傲物,宜谥曰骄。”

仁民爱物

成语拼音

rén mín ài wù

成语解释

仁:仁爱。对人亲善,进而对生物爱护。旧指官吏仁爱贤能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人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,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

身无长物

成语拼音

shēn wú cháng wù

成语解释

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形容贫穷。 >> 身无长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对曰:‘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

庞然大物

成语拼音

páng rán dà wù

成语解释

庞然:高大的样子。指高大笨重的东西。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。 >> 庞然大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“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,蔽林间窥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