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音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5

弦外之音

成语拼音

xián wài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宋·范晔《狱中与诸甥侄书》:“弦外之意,虚响之音,不知所从而来。”

笑貌声音

成语拼音

xiào mào shēng yīn

成语解释

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

成语出处

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女辗转床席,绝而复苏者数次,迨至转危为安,笑貌声音,不殊常度,而言动举止,如出两人。”

跫然足音

成语拼音

qióng rán zú yīn

成语解释

跫:脚步声。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,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。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,藜藋柱乎鼪鼬之径,踉位其空,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

甘酒嗜音

成语拼音

gān jiǔ shì yīn

成语解释

甘:嗜好。嗜好喝酒和音乐。形容只顾酒色享乐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;甘酒嗜音,峻宇雕墙。”

袅袅余音

成语拼音

niǎo niǎo yú yīn

成语解释

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一回:“诸君听小子讲书,不必就散,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。”

正始之音

成语拼音

zhèng shǐ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①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。②指纯正的乐声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,此子复玉振于江表,微言之绪,绝而复续。不意永嘉之末,复闻正始之音。”

金口玉音

成语拼音

jīn kǒu yù yīn

成语解释

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

成语出处

晋·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
濮上之音

成语拼音

pú shàng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濮上:春秋时卫地,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。用以指靡靡之音。 >> 濮上之音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

异口同音

成语拼音

yì kǒu tóng yīn

成语解释

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