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音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5

北鄙之音

成语拼音

bēi bǐ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

丝竹八音

成语拼音

sī zhú bā yīn

成语解释

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;八音:金、石、丝、木、竹、匏、土、革等八种乐器。指音乐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夔传》:“夔善钟律,聪思过人,丝竹八音,靡所不能。”

弦歌之音

成语拼音

xián gē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弦歌:弦乐。弹琴和唱歌的声音。泛指教学活动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高皇帝诛项籍,举兵围鲁,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,弦歌之音不绝。”

一口同音

成语拼音

yī kǒu tóng yīn

成语解释

犹言众口一词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说,以义气为重。”

遏密八音

成语拼音

è mì bā yīn

成语解释

遏:阻止;密:寂静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
佛旨纶音

成语拼音

fó zhǐ lún yīn

成语解释

纶音:皇帝的诏令。菩萨的旨意,皇帝的诏令。指必须遵行的号令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便是佛旨纶音,要把她送到龙宫去,作个龙女,也许是万两黄金,买不动她那不字儿。”

郑卫之音

成语拼音

zhèng wèi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

桑间之音

成语拼音

sāng jiān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指淫靡的音乐。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而乐淫,郑卫之声,桑间之音,此乱国之所好,衰德之所说。”

空谷跫音

成语拼音

kōng gǔ qióng yīn

成语解释

跫:脚踏地的声音。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。比喻极难得到音信、言论

成语出处

明·宋濂《贞节堂记》:“《柏舟》之诗,不作久矣,余于妇庄,宁不若闻空谷跫音乎!”

丝竹之音

成语拼音

sī zhú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。指音乐的声音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材女乐三千人,钟石丝竹之音不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