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个字是正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1

改邪归正

成语拼音

gǎi xié guī zhèng

成语解释

邪:不正当、不正派;归:回到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,不再做坏事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将军弃邪归正,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,朝廷自当重用。”

上梁不正

成语拼音

shàng liáng bù zhèng

成语解释

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,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做的个上梁不正,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。”

贤良方正

成语拼音

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

成语解释

贤良:才能,德行好;方正:正直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方正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
邪不胜正

成语拼音

xié bù shèng zhèng

成语解释

犹言邪不犯正。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34回:“自古道‘邪不胜正’。吾仗天威讨诛反贼,有何惧哉!”

拨乱反正

成语拼音

bō luàn fǎn zhèng

成语解释

乱:指乱世;反:通“返”,回复。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>> 拨乱反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

心术不正

成语拼音

xīn shù bù zhèng

成语解释

指人用心不忠厚,不正派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九回:“宫日:‘汝心术不正,我故弃汝!’”

邪不压正

成语拼音

xié bù yā zhèng

成语解释

不正当的、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、正派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

曹禺《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》:“就是邪不压正嘛,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!”

堂堂正正

成语拼音

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

成语解释

堂堂:盛大的样子;正正:整齐的样子。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,现也形容光明正大。也形容身材威武,仪表出众。

成语出处

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”

拨乱返正

成语拼音

bō luàn fǎn zhèng

成语解释

拨:治理;乱:乱世;返:回复;正:正常。整顿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

成语出处

宋·李纲《上皇帝封事》:“拨乱返正,以图中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