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20
按拼音查找
第一个字是不的成语
不可言传
成语解释
言:言语。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,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。
成语出处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五:“诸法寂灭相,不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为人?” 明·圆极居顶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四:“妙契不可以意到,真证不可以言传。”
不谋而同
成语解释
谋:商量;同:相同。事先没有商量过,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 >> 不谋而同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既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今诸将不谋而同,似有天数。”
不失时机
成语解释
失:耽误,错过。时机:具有时间性的机会。不错过当前的机会。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。
成语出处
周恩来《关于党的“六大”的研究》:“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,如果……努力去做,还不失时机。”
不辨菽麦
成语解释
菽:豆子。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麦子。形容愚笨无知。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。 >> 不辨菽麦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,故不可立。”
不祧之宗
成语解释
不迁入祧庙的祖先。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。祧: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。
成语出处
清·黎庶昌《序》:“曾文正公略师班氏,其文规恢闳阔,遂崒然直哜两汉,况进于此者邪?故今断以马、班、韩、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。”
不以辞害志
成语解释
辞:文辞;志:作品的思想内容。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。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。
成语出处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