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6

盗嫂受金

成语拼音

dào sǎo shòu jīn

成语解释

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。 >> 盗嫂受金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载,绛侯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臣闻平居家时,盗其嫂;臣闻平受诸将金,金多者得善处,金少者得恶处。于是汉王疑之。

盗食致饱

成语拼音

dào shí zhì bǎo

成语解释

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。

成语出处
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,以此得官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
盗锺掩耳

成语拼音

dào zhōng yǎn ěr

成语解释

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则鍾大不可負,以椎毁之,鍾況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(掩)其耳。”后以“盜鍾掩耳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 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公平》:“爲之而欲人不知,言之而欲人不聞,此猶捕雀而掩目,盜鍾而掩耳者,只以取誚,將何益乎?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九十:“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,鬼神已知而云不知,是盜鍾掩耳之智也。”亦省作“ 盜鍾 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劝进今上笺》:“惑甚盜鍾,功疑不賞,皇天后土,不勝其酷。”

盗名欺世

成语拼音

dào míng qī shì

成语解释

盗:窃取;名:名誉;欺:欺骗。窃取名誉,欺骗世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郑丙传》:“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,欺世盗名,不宜信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