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耳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6

耳目股肱

成语拼音

ěr mù gǔ gōng

成语解释

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然耳目股肱,寄于卿辈……事有不安,可极言勿隐。”

耳目喉舌

成语拼音

ěr mù hóu shé

成语解释

喉舌:代言人。比喻作为搜集、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

成语出处

田流《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》:“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,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。”

耳聋眼瞎

成语拼音

ěr lóng yǎn xiā

成语解释

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,眼睛变瞎

成语出处

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“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。”

耳食之言

成语拼音

ěr shí zhī yán

成语解释

耳食:耳朵吃饭。指没有确凿的根据,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
耳顺之年

成语拼音

ér shùn zhī nián

成语解释

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
成语出处

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
耳红面赤

成语拼音

ěr hóng miàn chì

成语解释

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

耳闻目见

成语拼音

ěr wén mù jiàn

成语解释

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
成语出处
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徵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

耳食之论

成语拼音

ěr shí zhī lùn

成语解释

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同“耳食之谈”、“耳食之言”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
耳边风

成语拼音

ěr biān fēng

成语解释

在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杜荀鹤《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》诗:“百岁有涯头上雪,万般无染耳边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