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字是一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6 15:18

一知半见

成语拼音

yī zhī bàn jiàn

成语解释

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方以智《东西均·道艺》:“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,偶窃一知半见,谓人悟门,便住门限上,登曲录床,此生不可复下。”

一渊不两蛟

成语拼音

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

成语解释

比喻两雄不能并立。

成语出处

《文子·上德》:“一渊不两蛟,一雌不二雄,一即定,两即争。”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一渊不两蛟,水定则清正。”

一文如命

成语拼音

yī wén rú mìng

成语解释

见“一钱如命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二回:“此人有个毛病,啬细非常,一文如命。”

一榻胡涂

成语拼音

yī tà hú tú

成语解释

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同“一塌糊涂”。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书信集·致曹靖华》:“《铁流》在北平有翻版了,坏纸错字,弄得一榻胡涂。”

一偏之见

成语拼音

yī piān zhī jiàn

成语解释

偏于一面的见解。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刘述传》:“安石任一偏之见,改立新议,以害天下大公。”

一目数行

成语拼音

yī mù shù háng

成语解释

犹一目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钮琇《觚剩续编·英豪举动》:“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,试卷皆亲自批阅。阅则连长几于中堂,鳞摊诸卷于上,左右置酒一坛,剑一口,手操不律,一目数行。”

一面之辞

成语拼音

yī miàn zhī cí

成语解释

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。指单方面的话,版面的看法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五回:“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,杨仪等必投魏矣。”

一揽包收

成语拼音

yī lǎn bāo shōu

成语解释

指总揽一切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指台抹凳,担汤担水,一揽包收,多是他上前替力。”

一蹶不兴

成语拼音

yī juě bù xīng

成语解释

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。同“一蹶不振”。

成语出处

孙中山《兴中会章程》:“乃以庸奴误国,涂毒苍生,一蹶不兴,如斯之极。”

一呼再喏

成语拼音

yī hū zài nuò

成语解释

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。表示恭顺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,人吏也;当前决意,一呼再喏者,人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