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宾式成语

先辨淄渑

xiān biàn zī miǎn

淄渑:山东水名,二水味道不同,合流后不易分辨。事先辨别二水的味道。比喻物极必反其源

成语出处

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仲尼》:“口将爽者,先辨淄渑。”

无下箸处

wú xià zhù chǔ

晋武帝时,何曾生活豪奢,食日费万钱,犹云无下箸处。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。 >> 无下箸处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性奢豪,务在华侈。帷帐车服,穷极绮丽,厨膳滋味,过于王者。……食恨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 《晋书·何曾传》

无所顾惮

wú suǒ gù dàn

没有什么顾虑、畏惧。同“无所顾忌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唯自尊崇,无所顾惮;国典朝仪,率情变改。”

无所畏惮

wú suǒ wèi dàn

什么都不惧怕;什么都不顾忌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,与三公有亲属,无所畏惮。”

啸傲林泉

xiào ào lín quán

啸傲:逍遥自在。形容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

成语出处

晋·陶潜《饮酒》诗:“啸傲东轩下,聊复得此生。”《北史·韦敻传》:“所居之宅,枕带林泉。”

削觚为圆

xiāo gū wéi yuán

雕琢方正为滚圆。比喻磨砺个性,改变不良行为

成语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为人上宰相书一首》:“盖在于秉钧轴之枢,握刀尺之要,划邪为正,削觚为圆。”

淆混是非

xiáo hùn shì fēi

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,制造混乱,使是非不清

成语出处

清·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
淆乱是非

xiáo luàn shì fēi

淆乱:混淆,混乱。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,制造混乱,使是非不清

成语出处
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6回:“该大臣等相顾不发一策,事事仰劳神算,已属全无心肝,乃犹徇情掩饰,淆乱是非,致令外议沸腾。”

消释前嫌

xiāo shì qián xián

消释:消除,解除;嫌:嫌怨,怨恨。消解了过去的仇怨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杜钦传》:“若此则流言消释,疑惑著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