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愚戆窳惰

yú zhuàng yǔ duò

愚戆:无知不明事理;窳:懒惰。形容愚昧而又懒惰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水地》:“故其民愚戆而好贞,轻疾而易死。”

主文谲谏

zhǔ wén jué jiàn

主文:用譬喻来规劝;谲谏:委婉讽刺。通过诗歌的形式,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。

成语出处

《毛诗序》:“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

炙冰使燥

zhì bīng shǐ zào

炙:烤。用火烤冰,想使它干燥。比喻事情办不到。

成语出处

《抱朴子·刺骄》:“欲望萧雍济济,后生有武,是犹炙冰使燥,积灰令炽矣。”

转败为功

zhuǎn bài wéi gōng

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贾谊《新书·铜布》:“故善为天下者,因祸而为福,转败而为功。”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圣人之制事也,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。”

御下蔽上

yù xià bì shàng

御:统治。控制下属,蒙骗上级

成语出处

宋·朱熹《已酉拟上封事》:“妒贤嫉能,御下蔽上,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。”

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

zhì zhě qiān lǜ,bì yǒu yī shī

成语正音

一,不能读作“yì”。

不管多聪明的人,在很多次的考虑中,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。 >> 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
於乎哀哉

wū hū āi zāi

於乎:文言叹词;哉:语助词。用以指死亡或完蛋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於乎哀哉!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。”

煮豆燃萁

zhǔ dòu rán qí

成语正音

萁,不能读作“jī”。

燃:烧;萁:豆茎。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。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。 >> 煮豆燃萁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法,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,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’帝深有惭色。”

征敛无期

zhēng liǎn wú qī

敛:收,聚。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“征敛无期,来索无厌。”

专心致志

zhuān xīn zhì zhì

致:尽,极;志:意志。把心思全放在上面。形容一心一意,聚精会神。 >> 专心致志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夫今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