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狐兔之悲

hú tù zhī bēi

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

尖言冷语

jiān yán lěng yǔ

指言语尖刻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,赵昂又从旁尖言冷语帮扶,心中明白是他撺掇。”

兼朱重紫

jiān zhū zhòng zǐ

指兼任很多显耀官职。朱,朱衣;紫,紫绶。

成语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任命》:“服冕乘祒,兼朱重紫,则若固有之,常如布衣。”

囫囵吞枣

hú lún tūn zǎo

成语正音

囫,不能读作“wù”。

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 >>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朱子语类·论语十六》:“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,不是囫囵一物。”

蒹葭倚玉

jiān jiā yǐ yù

蒹、葭:价值低微的水草,比喻微贱。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小女娇痴慕学,得承高贤不弃,今幸结此良缘,蒹葭倚玉,惶恐惶恐。”

兼收博采

jiān shōu bó cǎi

犹兼收并采。广泛收罗采用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陆游《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》:“仁宗皇帝照知其弊,公听并观,兼收博采,无南北之异。”

胡越之祸

hú yuè zhī huò

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,因此用“胡越之祸”来比喻战祸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是胡越起于毂下,而羌夷接轸也,岂不殆哉。”

狐死首丘

hú sǐ shǒu qiū

首丘: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 >> 狐死首丘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:“鸟飞反故乡兮,狐死必首丘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

胡服骑射

hú fú qí shè

胡: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。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,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、射箭等武艺。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今吾(赵武灵王)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