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见异思迁

jiàn yì sī qiān

成语正音

异,不能读作“yí”。

迁:变动。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。指意志不坚定,喜爱不专一。 >> 见异思迁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少而习焉,其心安焉,不见异物而迁焉。”

箭不虚发

jiàn bù xū fā

成语正音

发,不能读作“fà”。

虚:空。形容箭术高超,百发百中。

成语出处

汉·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弓不虚发,应声而倒。”

阔步高谈

kuò bù gāo tán

阔步:迈大步。潇洒地迈着大步,随意地高声交谈。比喻言行不受束缚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号曰《皇览》”裴松之注引《魏书·曹丕》:“乃弘三章之教,恺悌之化,欲使曩时累息之民,得阔步高谈,无危惧之心。”

后合前仰

hòu hé qián yǎng

合:弯身俯地;仰:仰面朝天。身体前后晃动,不能自持。形容大笑的样子

成语出处

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东倒西歪,后合前仰,离席上,这酒兴颠狂。”

剑头一吷

jiàn tóu yī xuè

剑头:指剑环头小孔;吷:象声词,形容声音微小。比喻言论无足轻重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夫吹筦也,犹有嗃也;吹剑首者,吷而已矣。尧舜,人之所誉也;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,譬犹一吷也。”

悃质无华

kǔn zhì wú huá

华:浮夸。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诚意,毫不虚假

成语出处

明·艾南英《答夏彝仲文书》:“独取太史公所自为赞论序略者读之,其句字可谓悃质无华矣。”

后实先声

hòu shí xiān shēng

声:声势。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,武力打击在后

成语出处

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檄》:“一战乘胜而渡江,诸将列降而献土,厥角稽首,迎我前矛,后实先声,易如破竹,昭天顺人信之助,成我风行草偃之功。”

见性成佛

jiàn xìng chéng fó

性:本性。佛教禅宗认为只要“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”,就可以成佛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五:“久参泐潭,潭因问:‘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子作么生会?’师曰:‘某甲不会。’”

剑树刀山

jiàn shù dāo shān

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。形容极残酷的刑罚。

成语出处

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八二《裴则子》引《冥报拾遗》:“至第三重门,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