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匡其不逮

kuāng qí bù dǎi

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
红颜白发

hóng yán bái fà

颜:面容,脸色。头发花白,面色红润。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。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

成语出处

明·张伯纯《收江南·寿康对山太史》曲:“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,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。”

狂瞽之言

kuáng gǔ zhī yán

狂:狂妄。瞽:瞎眼,盲目。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,参以刍尧之议,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。”

夹袋中人物

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

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

成语出处

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·丞相许国吕文穆公》:“公夹袋中有册子,每四方人替罢谒见,必问其有何人才。”

红炉点雪

hóng lú diǎn xuě

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,立即融化。比喻领悟、接受迅速,思想改变快

成语出处

《高子遗书·会语》:“颜子克己,若红炉点雪,不必言难,天下归仁。”

匡谬正俗

kuāng miù zhèng sú

纠正错误,矫正陋习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颜师古有《匡谬正俗》八卷。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嗟呼!后人之于古人,人誉亦誉,人毁亦毁,因其一节之长,遗其全体之短,习非胜是,好恶不公,有起而匡谬正俗者,辄谓伤忠厚焉。”

匡衡凿壁

kuāng héng záo bì

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。 >> 匡衡凿壁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,字稚圭。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
匡国济时

kuāng guó jì shí

匡正国家,挽救时局。

成语出处

《隋书·帝纪第一·高祖上》:“匡国济时,除凶拨乱。”唐·李翱《卓异记·三十二年居相位》:“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,属隋室丧乱,未尝不慨然相顾,有匡国济时之心。”

匡鼎解颐

kuāng dǐng jiě yí

指讲诗清楚明白,非常动听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”颜师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