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急急巴巴

jí jí bā bā

形容急忙,紧急

成语出处
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。”

急急忙忙

jí jí máng máng

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,匆匆忙忙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,东逃西奔,急急忙忙。”

恨海难填

hèn hǎi nán tián

恨海:怨恨如海;难填:难于填塞。比喻怨气难平。 >> 恨海难填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

恨相见晚

hèn xiāng jiàn wǎn

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。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。同“恨相知晚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文天祥《与山人黎端吉序》:“与痴儿说梦,终日闷闷,使人欲索枕僵卧。明者了了,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,恨相见晚矣。”

济济彬彬

jǐ jǐ bīn bīn

济济:庄严恭敬的样子;彬彬:文雅的样子。形容仪表庄重,举止文雅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,一个个峨冠博带,济济彬彬,列于两行。”

恨之入骨

hèn zhī rù gǔ

成语正音

恨,不能读作“hěn”;骨,不能读作“ɡú”。

形容痛恨到极点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缪公之怨此三人,入于骨髓。”

济济跄跄

jǐ jǐ qiàng qiàng

济济:庄严恭敬的样子;跄跄:走路符合礼节。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

成语出处
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朝庭之美,济济跄跄。”

叩角商歌

kòu jiǎo shāng gē

叩:敲击;商歌:悲凉的歌。敲打牛角唱低沉的歌。比喻用言语和歌声迎合人意

成语出处

《琴操》:“宁戚饭牛车下,叩角而商歌……齐桓公闻之,举以为相。”

济世爱民

jì shì ài mín

济:救助,接济;爱:关爱。匡济艰危世道,恤爱苦难民众

成语出处

明·屠隆《昙花记·辞家访道》:“我本清泰世间奇男子,济世爱民,扶危定难。”

口不绝吟

kǒu bù jué yín

吟:吟咏,背诵。嘴里不停地吟诵。形容学习非常刻苦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韩愈传》:“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,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