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积小致巨

jī xiǎo zhì jù

致:达到;巨:大。一点一滴的积累,就会从小到大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臣闻众小成多,积小致巨,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,以微至显。”

扣壶长吟

kòu hú cháng yín

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。 >> 扣壶长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清·唐孙华《题薪禅弟》诗:“扣壶长吟心未厌,惜哉狂竖徒骄盈。”

黑牛白角

hēi niú bái jiǎo

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。 >> 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詹何坐,弟子侍,有牛鸣于门外。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

叩阍无路

kòu hūn wú lù

叩:敲。阍:宫门。无法敲到宫廷的门。形容百姓无处伸冤。亦作“叩阍无计”、“叩天无路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翟凤翀传》:“大臣造膝无从,小臣叩阍无路。”

掎摭利病

jǐ zhí lì bìng

掎摭:指摘;利病:利害,好坏。形容品评优劣好坏

成语出处

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,而好诋呵文章,掎摭利病。”

口血未干

kǒu xuè wèi gān

古时订立盟约,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。指订约不久就毁约。 >> 口血未干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”

积劳成瘁

jī láo chéng cuì

积:积之而成的;瘁:忧病,困病。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

成语出处

唐·陆贽《李澄赠司空制》:“连年野处,积劳成瘁。”

口是心非

kǒu shì xīn fēi

成语正音

非,不能读作“fěi”。

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成语出处

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汉·桓谭《新论·辨惑》:“如非其人,口是而心非者,虽寸断支解,而道犹不出也。”

积微致著

jī wēi zhì zhù

积:集聚;微:细微;著:显著。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

成语出处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疾廖》:“积微致著,累浅成深,鸿羽所以沉龙舟,群轻所以折劲轴。”

口口相传

kǒu kǒu xiāng chuán

不著文学,口头相传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七十二卷:“经云:‘知白守黑,神明自来。’是知玄为万物母,圣人秘之,不形文字,口口相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