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集苑集枯

jí yuàn jí kū

集:栖息;苑:茂盛的树木;枯:枯树。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,有些鸟栖于枯树。比喻人的志趣不同,趋向各异。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暇豫这吾吾,不如鸟乌;人皆集于苑,己独集于枯。”

不讳之变

bù huì zhī biàn

不讳:死的委婉说法;变:变故。指人的死亡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不讳之变,诚难其虑。”

疾言厉色

jí yán lì sè

成语正音

色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
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
行古志今

xíng gǔ zhì jīn

按古道行事,为当今服务。指时异势迁,不可食而不化。

成语出处

《逸周书·常训》:“始之以古,终之以古,行古志今,政之至也。”

鬼哭粟飞

guǐ kū sù fēi

传说苍颉造字,惊天动地,天雨粟,鬼夜哭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苍颉造之,鬼哭粟飞;黄帝用之,官治民察。”

不竭之府

bù jié zhī fǔ

竭:尽,完。取之不尽的府库。比喻很富有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牧民》:“藏于不竭之府者,养桑麻,育六畜也。”

行思坐想

xíng sī zuò xiǎng

走着坐着都在想。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袁去华《金蕉叶》:“行思坐忆,知他是,怎生过日。”

集腋成裘

jí yè chéng qiú

腋:腋下,指狐狸腋下的皮毛;裘:皮衣。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,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
成语出处

《慎子·知忠》:“狐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

行己有耻

xíng jǐ yǒu chǐ

一个人行事,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。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