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观者如山

guān zhě rú shān

形容观看人数众多

成语出处

唐·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:“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,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”

福无十全

fú wú shí quán

全:完备,齐全。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

成语出处

宋·陈亮《祭钱伯同母硕人文》:“子心罔极,福无十全。登进方隆,忍此弃捐。”

盥耳山栖

guàn ěr shān qī

盥:洗;栖:居住。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,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,躲到山里,用颖水洗耳,以免受传言的污染。比喻隐居不仕。 >> 盥耳山栖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入士或掩目而渊潜,或盥耳而山栖。 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

不相上下

bù xiāng shàng xià

成语正音

相,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
分不出高低好坏。形容水平相当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陆龟蒙《蠹化》:“翳叶仰啮,如饥蚕之速,不相上下。”

亥豕相望

hài shǐ xiāng wàng

指文字讹错很多。

成语出处

明·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事部一》:“吴兴凌氏诸刻,急于成书射利,又悭于倩人编摩,其间亥豕相望,何怪其然?”

海水不可斗量

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

成语正音

斗:不能读作“dòu”;量:不能读作“liànɡ”。

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。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。

成语出处

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
不言而喻

bù yán ér yù

成语正音

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
喻:了解,明白。不用说话就能明白。形容道理很明显。 >> 不言而喻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,然见于面。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
不省人事

bù xǐng rén shì

成语正音

省,不能读作“shěnɡ”。

省:知觉。指昏迷过去,失去知觉。也指不懂人情世故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汪应辰《与朱元晦》:“问其无所苦否,则曰‘无事,无事’。寻即不省人事。”

海桑陵谷

hǎi sāng líng gǔ

沧海变桑田,山陵变深谷,比喻世事变迁极大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朱彜尊《玉带生歌》:“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,以手摩挱尚如故。”

海内鼎沸

hǎi nèi dǐng fèi

鼎沸:比喻局势不安定,如同鼎水沸腾。形容天下大乱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:“今海内鼎沸,刘氏微弱,吾家四世公辅,百姓所归,欲应天顺民,于诸何如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