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观者如垛

guān zhě rú duǒ

形容观看人数众多。同“观者如堵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:“此时琼英这段事,东京已传遍了。当日观者如垛。”

海底捞针

hǎi dǐ lāo zhēn

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形容很难找到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吴昌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第三折:“俊儿夫似海内寻针,姻缘事在天数临,无缘分怎的消任?直耽搁到如今。”

赴汤跳火

fù tāng tiào huǒ

赴:去,走向;汤:开水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跳。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

成语出处
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8回:“小夫人说那里话!若肯在老爷前,抬举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。虽赴汤跳火,敢说不去?”

不识时务

bù shí shí wù

成语正音

时,不能读作“shì”。

时务:当前的形势和潮流。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。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。 >> 不识时务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张霸传》:“邓骘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结交,霸逡巡不答。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”

观形察色

guān xíng chá sè

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。同“观貌察色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“此是人之常情,更待多说……观形察色,见貌之情。”

海底捞月

hǎi dǐ lāo yuè

成语正音

捞,不能读作“láo”。

到水中去捞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,只能白费力气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释元觉《永嘉证道歌》:“镜里看形见不难,水中捉月争拈得?”

不食周粟

bù shí zhōu sù

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本指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。比喻忠诚坚定,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。 >> 不食周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
海不扬波

hǎi bù yáng bō

比喻太平无事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一卷:“道不拾遗,由在上有善政;海不扬波,知中国有圣人。”

赴火蹈刃

fù huǒ dǎo rèn

赴:前往;蹈:踩踏。赴汤蹈火。比喻不避艰险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,皆可使赴火蹈刃,死不还踵,化之所致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