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附肤落毛

fù fū luò máo

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。 >> 附肤落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晋·范亨《燕书》:“恪大笑。射发一矢,拂脊;再一矢,磨腹。皆附肤落毛,上下如一。

断手续玉

duān shóu xù yù

断:砍下;续:接上。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。比喻得不偿失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用人》:“不察私门之内,轻虑重事,厚德迫祸,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祸。”

不忮不求

bù zhì bù qiú

忮:嫉妒;求:贪求。指不妒忌,不贪得无厌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邶风·雄雉》:“百尔君子,不知德行。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

赴险如夷

fù xiǎn rú yí

赴:投身进去;险:危险;如:像;夷:平坦。走向危险的道路,看作像平坦的大道。形容不避艰险。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于什门等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,视死如归;或赴险如夷,惟义所在。’”

断发文身

duàn fà wén shēn

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。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大伯端委以治周礼,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祼以为饰,岂礼也哉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东方曰夷,被发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

鼓吻奋爪

gǔ wěn fèn zhǎo

犹言张牙舞爪。形容猛兽凶恶可怕。也比喻猖狂凶恶。

成语出处

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。”

不置可否

bù zhì kě fǒu

成语正音

置,不能读作“zhǐ”。

置:放,立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行,也不说不行。指不表明态度。

成语出处

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
断决如流

duàn jué rú liú

如流 :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。决断事务多而快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书·李彦传》:“彦在尚书十有五载,,属军国草创,庶务殷繁,留心省阅,未尝懈怠,断决如流,略无疑滞。”

鼓舌扬唇

gǔ shé yáng chún

转动舌头,张开嘴唇。形容开口说唱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鼓舌扬唇,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