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俯拾仰取

fǔ shí yǎng qǔ

低头拾地上的东西,抬头拿上面的东西。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
不念旧恶

bù niàn jiù è

成语正音

恶,不能读作“ě”。

念:记在心上。不计较过去的怨仇。 >> 不念旧恶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”

不求甚解

bù qiú shèn jiě

成语正音

解,不能读作“xiè”。

只求知道个大概,不求彻底了解。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、不深入。 >> 不求甚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
芙蓉出水

fú róng chū shuǐ

芙蓉:荷花。刚开放的荷花。比喻诗文清新不俗。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谢诗如芙蓉出水,颜如错彩镂金。”

不能自已

bù néng zì yǐ

已:停止。指无法控制自己,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卢照邻《寄裴舍人书》:“慨然而咏‘富贵他人合,贫贱亲戚离’,因泣下交颐,不能自已。”

俯仰由人

fǔ yǎng yóu rén

集仰:低头和抬头,泛指一举一动。比喻一切受人支配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?引之则俯,舍之则仰,彼人之所引,非引人也。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。”

不平则鸣

bù píng zé míng

成语正音

则,不能读作“zhé”。

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 >> 不平则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
蠹众木折,隙大墙坏

dù zhòng mù zhé,xì dà qiáng huài

蠹:蛀虫;折:断;隙:缝隙。蛀虫多了,木头就要折断。墙缝大了就要倒。比喻为害太多,必定造成灾祸,错误不及时纠正,就会造成祸害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蠹众而木折,隙大而墙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