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

dú shū bǎi biàn,qí yì zì xiàn

成语正音

见;不能读“jiàn”。

见:显现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。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’,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”

佛口蛇心

fó kǒu shé xīn

比喻话虽说得好听,心肠却极狠毒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诸佛出世,打劫杀人,祖师西来,吹风放火,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,天下衲僧自投笼槛。”

孤注一掷

gū zhù yī zhì

成语正音

掷,不能读作“zhènɡ”。

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,决一输赢。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。 >> 孤注一掷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寇准传》:“博者输钱欲尽,乃罄所有出之,谓之孤注。”《晋书·何无忌传》:“刘毅家无担石之储,樗蒲一掷百万。”

逢衣浅带

féng yī qiǎn dài

逢衣:袖子宽大的衣服,古代读书人的衣服;浅带:宽博的衣带。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

成语出处
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逢衣浅带。”

度德量力

duó dé liàng lì

成语正音

度,不能读作“dù”;量,不能读作“思量”的“liánɡ”。

度:估量;德:德行。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

孤臣孽子

gū chén niè zǐ

孤臣: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;孽子:妾所生的庶子。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独孤臣孽子,其操心也危,其虑患也深,故达。”

不合时宜

bù hé shí yí

成语正音

宜,不能读作“yì”。

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 >> 不合时宜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袁帝纪》:“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
度己以绳

duó jǐ yǐ shéng

绳:纠正,约束。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。

成语出处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故君子之度己以绳,接人则用抴。”

孤军作战

gū jūn zuò zhàn

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。比喻单独办事,没有人支援。

成语出处

《隋书·虞庆则传》:“由是长儒孤军奋战,死者十八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