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风寒暑湿

fēng hán shǔ shī

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。泛指致病的原因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来生债》楔子:“他的病可着我猜,我依着他便了。你不是风寒暑湿么?”

杜口裹足

dù kǒu guǒ zú

杜口:闭住嘴;裹足:止步不前。闭着嘴不敢说,停住脚不敢走。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,远远避开。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臣之所恐者,独恐臣死之后,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,是以杜口裹足,莫肯即奏耳。”

不伏烧埋

bù fú shāo mái

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康进之《地逵负棘》第四折:“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,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。”

风狂雨横

fēng kuáng yǔ héng

狂:猛烈;横:粗暴。形容狂猛而迅急的风雨

成语出处

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》:“风狂雨横,是邀勒园林,几多桃李。”

不动声色

bù dòng shēng sè

成语正音

色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
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
沟中瘠

gōu zhōng jí

瘠:通“胔”,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。暴露在山沟的尸体。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

成语出处

宋·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一朝蒙雾露,分作沟中瘠。”

风流旖旎

fēng liú yǐ nǐ

风流:风韵;旖旎:柔美的样子。风韵柔媚

成语出处

元·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一折:“我这女儿吹弹歌舞,书画琴棋,无不精妙,更是风流旖旎,机巧聪明。”

不废江河

bù fèi jiāng hé

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

沟中之瘠

gōu zhōng zhī jí

瘠:通“胔”,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。暴露在山沟的尸体。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

成语出处
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荣辱》:“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,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。”